以生为本 把选择权交给考生

  浙江省教育考试网     |      2014/09/23     |     605  

以生为本 把选择权交给考生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导  杜卫

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招生改革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影响面是最大的,是指挥棒,“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选才,还会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考试招生改革前沿阵地的浙江省,这些年一直在积极稳妥地推行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纵观这几年的改革,无论是“平行志愿”,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还是现在的高考招生改革新方案,给人体会最深的就是四个字“以生为本”。

2008年,浙江省作为试点省份之一推出了高考“平行志愿”,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平行志愿扩大了选择范围,所有志愿均视同第一志愿,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和落榜的风险,提高了录取率,从而减轻了考生的心理负担,体现了高考招生工作的“以生为本”。2011年以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为试点单位,浙江率先推出了“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首次把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纳入招考评价标准。在统考之外开辟了另外一条招考途径,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机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专业,高校也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选拔合适的学生。比如杭州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和护理学专业,有很鲜明的专业特色,自2011年开始就采用“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学生的专业思想非常稳固,对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这种招生模式目前已有37所高校在实施,现正逐步扩展到省外一些“985”、“211”高校,得到了考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向。

有了前几次改革的经验,这一次推出的高考改革方案系统性和综合性更强。它把中学素质教育导向与高校的人才选拔、统一入学考试与高中学业水平评价、高校招生自主权与政府监督、宏观管理以及如何科学选才与如何公平选才等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些关于考试招生改革的精神在这次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此次推出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亮点很多,但我最大的感受还是“以生为本”。方案自始至终围绕着“扩大教育的选择性”这一核心理念,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业上、在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比如在招考模式上,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除统一招考外,考生还可以选择“三位一体”,选择单独考试招生等等;在考试科目上,除语、数、外必考外,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三门考试科目,不分文理;在考试次数上,除了语、数须统一高考外,其他科目考生都有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取最好成绩;在志愿填报上,改变了以往“先填学校后填专业”的做法,考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选择相应的学校,等等。这些对于所有考生来说,都是非常利好的。

这个方案的实施,无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成长学习,还是对于高校的招生选拔、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推进我省的素质教育也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新的高考方案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占有比较大的分值比重,相关科目的考试等级将赋以相应的分数计入总分,这可以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志向,来选择不同的考试科目,不再人为地被分成文理科,有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减轻他们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其次,对于中学而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需要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引导。新方案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招考评价体系,将会促使我们的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将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新方案的文理不分科也将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保护。现行招考制度下,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理化生,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学校也无需更多的思考,文科生一个标准,理科生一个标准。新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后,学生可以在七门选修课中任意选三门,一个班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选择,这么多不同的类型就需要教育者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业规划,随着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增多,如何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也将成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高中阶段就需要逐步明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学业甚至是职业的志向,需要了解报考高校的专业情况,这单靠学生自己是很难的,此时学校的引导和帮助就责无旁贷了。

另外,对于高校而言,在增加招生自主权的同时,还会面临巨大挑战。根据改革方案,各个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为每个专业自主确定0—3门选考科目范围,增加了高校招考的选择权,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各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但是,新方案中志愿的填报是专业优先,同一专业高校间生源的竞争将成为所有高校要面临的挑战。我们知道现在各高校专业的雷同度是很高的,尤其是一些综合院校,比如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办,但水平确实参差不齐。今后一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有可能逐步被淘汰。短时间内高校会很痛苦,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于高校的转型和发展是有利的。就拿杭州师范大学来说,我们目前有69个专业,涵盖了十大学科门类,是一所以教师教育、艺术教育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医、工、经、管、法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有一大批国家的、省的优势和特色专业,近些年在教学上投入也很大,出了不少教学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逐年提升。但我们在专业结构上的确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专业没有特色,无法与其他高校的同类专业竞争,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主动调整。因此,通过这一次高考招生改革,将有助于促使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积极主动地改善专业结构,实现错位发展;有助于引导高校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更有助于强化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使高校更加关注专业建设,更加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诚然,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在路上,成功与否都需要实践的检验。但是,只要把广大考生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让他们能公平、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业、专业,实现他们“学其所长、考其所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这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目标必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