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在窗边。玻璃上的纸没有撕干净,早晨的阳光只能局促地站在夹缝间,圈出一个明明暗暗的影子。厚厚的纸张里,填满了时间踩下的脚印。再抬头,空气早不知在何时洇染上了一层深深浅浅的绿。
忽而想起一句“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似乎在时间的局里,我们都是后知后觉的角色。
第一次迟钝地发觉变化确实在我身上悄然发生,是在我迟迟磨不完一本书的时候。一个泡在书堆里长大的孩子,最享受的不过就是看完一本书后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因此我看书总是飞快。可忽然之间,我却慢下来了。我发现我不再急切地想要翻过一页,甚至会选择为复杂的情节重新开始一遍了。我开始做笔记,而不再被故事的结局牵绊了。我开始反复地读到情绪的共鸣点,而不只是似懂非懂,仿佛在观望一个别人的人生了。
不知是因为已经过了那个需要成就感支撑一种热爱的年纪,还是生活它终于让我明白拉姆所说的那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就慢下来”。孤注一掷没有结局,漫无目的也找不到答案。他说得坦然,是因为他读懂了,并试图让后来人也明白,人生没有往返,四处是艰难,甚至越来越难。何不慢下来。
对于这一点,妥协是真的,还是不肯认输,也是真的。
因为是少年,我们心照不宣。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抱负,“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担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豁达,“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决绝,皆因仍是少年,故事还没来得及开始,未来还没来得及摊开那一大把的未知数,岁月也还没来得及细细雕琢你的模样。
人生就这么步履不停地前行着,我知道,这场少年游,也将要走到尽头。那些舍得的舍不得的人和事总会一一远去,以至于再也无法望见。可能无法怀念,也丢了命似的道不了别。
可时间它最不擅长停留,因此我们还得往前走。我们只能往前走。
当我怀揣着仪式感,小心翼翼地将自己放在漫山遍野的将要融化的绿中,才终于有些明白海子说的,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这一次,要当勇敢的角色。
(指导教师: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