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黄孟轲老师的讲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把他请进实验高中的报告厅离我如此之近,让我感受如此之深的还是真真实实的第一次。一个五十中旬的“老头”,讲述着自己为师三十年来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少了一份望尘莫及的遥望多了一份可亲可敬的尊敬。
黄老师讲座的题目是“做教师真难,真好——与我的学生、我的语文一道成长”,他的题目很实在,“真难”是现状教师的现状和窘态,“真好”是真挚的感触和内心的表白。
老黄是酷爱读书之人,甚至说是嗜书如命。正如老黄所说: “是读书拯救了我,是思考成全了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内,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中,在这个人云亦云的纷扰中,老黄便有了一种格格不入的内质,这是深入骨髓的脱俗、清高和孤傲。
他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
用“优秀”这个词来形容甚至太乏力,也许他就是为此而生,为书而活,用任何形容词来形容都无法表达他与生俱来的书生气。但是,我却用“教书匠”来形容这个无数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及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老者,没有一丝不敬唯有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这个在讲台与学生中起舞的生命,没有一丝野心和功利心,有的只是“谷子地”“老瞎子”的精神。他无数次的警示自己:“底子浅又功力差,只有笨拙地坚持读书思考才能让自己老的慢一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生命,从被别人视为枯燥的文艺理论、哲学、美学到饶有趣味的中外古今经典著作甚至与之相关的历史、心理学、语言学等无一不在其涉猎范围之内。
余华在他《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的后记中写到:“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的历史。二十多年来,我像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那样保持了阅读的饥渴,我可以说是用喝的方式去阅读那些经典作品。”老黄也如同余华的阅读经历一样,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寻找自己、成就自己。
他说:“教学是看似寻常最奇崛,一切花巧只能骗自己,只有靠老老实实的才有所为,才能无愧教师这行当;因为她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不仅仅是挣分数,而更是对一种传递爱与精神能量。”他就是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质朴地引领着学生徜徉于语文的世界,遨游于文学天地。
写到此时已有些力不从心,对于老黄我确实不了解,我终究只是众多尊重和敬仰他的学子之一,终究只是一个走上工作岗位几年的小菜鸟,终究只是我的一些感触但却发自内心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