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智慧流溢的社团,办精彩飞扬的教育

  实验高中     |      2010/10/07     |     73  

兴智慧流溢的社团,办精彩飞扬的教育

——慈溪实验高中学生社团建设探赜

社团建设课题组

      摘要:为了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及创造能力。从学校创办之初,我校就注重学生社团建设,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社团建设的规模及组织也在不断的加强,由原来的3个,发展到目前的16个,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达500多人。社团管理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制定了较为详尽的社团活动纲要和奖励制度,每个社团都有一套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辅导方案,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社团建设我们既基于8年的办学传统,又基于新教育形势的要求,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成绩卓著,已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品牌。

关键词:学生社团    建设    意义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前言》中指出:“学校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地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也指出:教育就是训练身体和陶冶心灵——“这种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经典的教育家都注重全面而不是单调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的和谐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创造力的提高。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也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了落实这一方针,培养全面和谐发展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学生,我们秉承当代教育理念,以社团建设为抓手,采用科学的指导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产生了较强的辐射作用,构筑了我校发展的特色和品牌。

一、社团的性质及意义

什么叫社团?社团是各种群众性组织的总称。学生社团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下而形成的一种互益组织。中学和大学比较,由于管理的相对集中性,课程学习的繁重性,学习活动的规范有序化要求等,学校的社团一般由学校牵头组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目的是通过老师对某一方面的指导,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强化。一般社团都要按社团活动的章程办事,并有严格的活动计划,组织参加有关的竞赛活动等。

社团组织成员组织的原则,往往是以各社团人员的兴趣为中心,所以有的社团有时称“××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和社团相比,社团应该说更具规范性,组织的要求更严密,活动也更具开放性等。

社团更具跨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社团组织的成员,应来自学生对某一项活动的有兴趣者,社团成员具有该社团所要求的特征,也就是说该团成员都应具有该社团所要求的特长要求。社团虽然参加竞赛活动,但它不属于学校某一学科为单纯参加竞赛而组成的竞赛小组,比如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因为参加这些竞赛的同学只是这一方面成绩的优异者,它不是跨学科所组成的爱好者。当然某一学科优异的同学,并不是说没有其他方面的兴趣,但社团组织的着眼点是全体同学中的爱好者,而不是单纯着眼于竞赛的分年级的竞赛,它是跨越学科的组织,因此学科竞赛类小组,不属于社团的范畴。

当然对社团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我们只是依据特点加以辨析。

社团是群众性的实践组织,其目的是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关于它的意义我们有以下认识:

1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现代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而且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多元智力理论》中指出了每个人都存在七种相互独立的智力,它们是语言智力——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音乐智力——交流、理解和创造声音所产生的意义的能力;逻辑数学能力——运用和评价脱离具体事物关系的能力;空间智力——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用身体的全部及部分去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能力;内省智力——辨识自己的情感、意识和动机的能力;人际智力——对其他人的情感、信念和意向进行识别和区分的能力。每个人在某种程度运用所有的智力,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智力组织。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活动是发展和提高学生智能的基本方式,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智能方法上出现了严重片面化的倾向。我们的教学大多不考虑学生的智力特点和水平,只片面进行所谓的智力训练,只用单一的标准评价学生,分数高则一切都好,分数低,则一切都坏。这些都严重摧残学生的个性,更不利于学生和谐的发展,学校社团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

2社团活动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什么是素质?钟启泉教授指出:“所谓素质,可以概括表述为:个体得自遗传的智能和气质是素质得以形成的出发点,从外界输入的直接体验与间接经验是素质发展不可或缺的诱因和材料。在主体对外部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行为模式,最终内化为以能力与价值为核心的个体素质,它与个体的人格特性融为一个统一体。个体对特定事物所持的态度和处理特定问题时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便是素质的外在形式。”从钟教授这段话中我们可知:个体遗传的智能和气质是素质形成的出发点,外部的经验是“不可或缺”的诱因,而“个体对特定事物所持的态度”,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便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社团组织的专项训练是诱发学生个体遗传素质的原因,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便形成某种气质,或者说个性,这就是社团活动对于学生个体“素质”提升的作用。钟教授把“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看成是“素质的外在形式”,这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的,实际上“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是素质形成的重要途径,我们说“实践出真知”,“行为形成素质”,而社团活动的重要价值也就是促使学生某种素质的形成。

3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压力的加大,势必反映在学校学生的生活中。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家长的要求,再加上青年学生正处于心理由波动向成型转化的阶段,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的抗挫能力明显有问题,不少同学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社团活动给成员提供了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我们知道心情是人生动机的最根本的源头,是促使人去寻找各种相对应关系的最原本的动力。学生社团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价值观基础上的一个群众性团体。在没有强制、行政命令的情况下,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每个成员的责任心、爱心、团队意识,那些富有爱心、奉献精神的社团成员会得到大家的尊重认可,这无形中便强化了学生积极而健康的心理。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在于主观上的挫折感和失败感,生活单调,兴趣压抑,缺少精神寄托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因为生活困难和失败而产生心理障碍,而社团——业余生活的成功和快乐能让学生远离心理的危机。其次,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越班级、开放性交往的环境,社团成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结交志趣相投的知心朋友,加强他们自身的心理支持系统,在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获得支持和帮助。还有社团活动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某些特殊的技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增强,更加自信,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4给学生以温馨的心灵空间

面对日益激烈的校际间的竞争,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其生存压力无疑是巨大的。由于对学校的认同度主要取决于升学率的情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民办学校无疑又处在风口浪尖上。毋庸讳言,这种由社会认同产生的生存压力会通过有形无形的方式转加到教师和学生的身上。教师缺乏幸福感,学生学习不快乐是应试状态下的通病。而社团组织无疑是学生心灵的港湾,他们在这个组织中,通过交流而得到友情的慰藉;通过兴趣爱好活动,使压力得以释放;通过探究和成功而获得喜悦,所以说社团组织,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智慧,而且为他们拓展无尽的心灵空间,积累奋斗的意志和力量,在温馨和喜悦中产生对学校、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爱。

二、时代发展与社团建设

我们已进入一个以构建现代社会“新文明”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将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而实现文化结构全面性的大转型。教育将在这一历史的变革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新的艺术革命和新的哲学革命为总动力,以新的教育哲学理论、生命学理论、人类学理论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知识上升为智慧、技术上升为艺术、片面的或单向度的人上升为全面发展的现代“立体人”为人格动力核心,确立“适者生存,美者犹存”的新的生面观和教育实践为内涵,在总体上体现教育的基础性、创新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教育新范式。作为一所学校,要想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推动这一范式的形成,不能仅仅着眼于教育教学形而下层面上的技术操作,或者仅仅是为满足于社会功利性的“成功”,必须着眼于根植于人的超越性和创造性、体现人的本质活动、作为人的价值与规范体系的建设。

学校社团的建设,就是为满足这种形势的需要,而其核心是通过满足学生个体兴趣发展需要的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创造未来的能力。

我校是一所创办已9年的民办高中,办学伊始我们便确定了“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的办学宗旨。成功的人生当然首先要有必备的知识,因为知识蕴涵了人类掌握世界的智慧方式,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情感和态度。“同时知识是能力发展、素质提升的重要资源”,“能力不过是知识的积淀和升华”;其次要锤炼自己的能力。知识是成就人生功业的基础,但知识作为基础作用,必须转化为能力,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在我们的教育中,如果我们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忽视能力的教学,便会使我们的教育丧失其根本的意义。社团活动,严格来说大都为实践活动,而实践正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中介。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创造性教育不应该只注重那些具有社会价值的艺术或科学成果,而且必须注重那种即席创造、灵活恰当有效地应付任何突然呈现在此时此地情景的能力。”社团活动由于以实践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断地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正是由于实践活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所以才能从更高的智能层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走向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社团活动正是我们落实办学宗旨的抓手和有效手段。

而办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也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教育与社团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虽然我们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学策略,但我们的质量管理绝不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为代价,因此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个性化创造力是当代教育的核心概念,因为只有注重个性化的教育才是着眼于个人的教育,只有注意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才能抵达教育的终极目标。池田大作、汤恩比曾指出:“现代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这是可怕的事情。这种风气常带来两个弊病,一是学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规律,失掉了本身应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就失去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唯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人类尊严的丧失。”教育是指向人的。“人是教育的目的”,这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指向人就是指向人的个性化发展及创造,这样也才能给受教育者以生命的尊严,试想当一所学生只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追求,只把知识课堂作为唯一的课堂,老师和学生都成了知识的奴隶,分数的奴隶,学生的尊严怎样取得,个性如何张扬,创造力怎样培养,我们强化社团活动就是从根本上来矫正教育只重应试,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倾向;矫正只要分数不要创造力的倾向。社团组织是学生生命的家园,在社团活动中,学生的热情得以释放,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展。当学生自己奏起嘹亮的国歌,当学生自己跳起奔放的舞蹈,当学生创作了一幅幅作品,当学生在航模、机器人大赛中获奖,我们看到的才是一个个个性丰满的人,创造力超强的人。

三、我校社团建设及特色

我校十分注重社团建设,把社团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翼。因为社团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知识,通过社团而得以印证;能力,通过社团而得以加强;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创造力,通过社团得以丰盈。一所学校只有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个性鲜明、创造力较强的人才。因此创办伊始我们便成立了《流韵》文学社、校田径运动队、篮球队;虽然当初只有221名学生,社团组织只有3个,但我们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特别是我们的《流韵》文学社,活动规范有序,当年我们就编辑了文学社校刊《流韵》,学生写作蔚然成风,当年社团成员就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41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校运动队在当年的运动会上也取得了好成绩。

随着学校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社团组织由少到多,由弱到强,截至2007学年,我校共有社团16个,共有500多名学生参加。依据性质我们把它分为四类。

文学类——“流韵”文学社。

实践类——机器人制作、社会实践活动社团、计算机兴趣小组、无线电测向协会、航模社。

艺术类——绘画、篆刻、行云流水舞蹈队、天籁之声合唱团、铜管乐队、电声乐队、古筝队。

体育类——轮滑俱乐部、篮球俱乐部、足球队。

社团建设我们注意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1明确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及任务

社团建设是课堂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是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的有力体现。社团建设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为依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构建学校的社团文化。”

加强学校社团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学校资源,制定相关制度和章程,为进入我校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创造最好的条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不断拓展新思路,创设新的社团活动模式,通过社团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创造性发展。

2完善领导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的社团领导小组,并由分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团委、学生会、政教处、教务处具体管理,其他部门协同支持。我们要求分管社团的各部门承担对社团日常的管理工作,要把握好社团建设的方向,在鼓励各社团协调发展,创造学生自由选择和发展空间的同时,对社团组织的目标依据情况进行调控。掌握好活动的频率,严格人员组成,确定好指导教师,并制定完善的活动计划,做到精致、有效。我们坚持“重点突出,分类指导”的原则。既要在重大问题上严格把关,又要在各社团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充分调动辅导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社团指导教师以校内教师为主、校外专家型教师为辅。各社团要出成绩、上水平、形成品牌。

3创新活动机制。我们依据时代要求和我校学生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积极参与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社团组织。同时我们要求各社团要积极创新,注意特色的打造,提高社团成员的参与层次,积极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各类竞赛,并注重把社团建设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各个社团都要有发扬学校“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支撑。

4优化激励机制。我校依据发展的需要,经民主讨论,制订了《慈溪实验高级中学教育教学奖励条例》,其中社员活动成绩奖励是其重要的构成。这些奖励包含不同的层面,既包括对辅导教师的奖励,也包括对学生的奖励。这些奖励制度促进了社团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