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新课的导入方法

  实验高中     |      2015/10/10     |     0  

摘自:《五河教育网》

[摘要]:影响物理教学的因素很多,但好的新课导入却对物理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习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都是常用的方法。好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导入;激发兴趣;教学实践;教学效果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意义深刻。上课也是这样,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开端----即精彩的新课导入。新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的作用: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因此,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导入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这是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而导入新课,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一般又可分为复习提问导入和知识回顾导入两种。

1、复习提问

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设置障碍,让学生解答,从而导入新课。

例如,《简谐振动》这一节课,可先复习:胡克定律的内容。进而提问,“过去,我们重点研究过几种形式的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有什么特征?”

学生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要求强调过去所研究的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特征为“恒力”,从而为本节讲授的作简谐振动所受合外力为“变力”留下悬念,进而导入新课。

2、知识回顾

这种导入法,适用于一个新的单元的开始即复习前面学过的主要内容,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例如,同样是《简谐振动》这一节,也可这样导入“在前面的几章内容中,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几种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等。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系统地学习一种新的机械运动,叫机械振动,并研究这种运动在媒质里传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机械波。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振动----简谐振动”。

二、问题导入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对新内容有关的知识,精心设计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地导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法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伏笔;

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问”。例如:上述例子中,问学生如何投救援物资可制作好课件,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实验导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学生对实验都很感兴趣,普遍怀有浓厚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和作用,用精心筛选并设计的实验架桥铺路导入新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曲线运动”时,可用红色粉笔分别做竖直下抛和平抛的小实验,作为引子导入新课。当学生们发现一个作直线运动而另一个作曲线运动时,就会提问:“粉笔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轨迹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曲线运动的讲解;在讲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重力有无关系时,可让学生用相同的两张纸做实验,但其中一张揉成团。当实验的结果与学生以前的认知产生矛盾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

物理中的小实验,容易做,成功率高,且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多个小实验可做,教师可以选用那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极便于导入新课的小实验。

四、故事导入法

故事特别是人类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形象生动又易理解。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小故事或者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来导入新课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新课导入的方法。

例如:在万有引力的教学前,引入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在他家的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首先想到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到地呢?如果苹果树长得非常高,苹果是否也会下落?他认为苹果都会落回地面,与高度无关。他接着想到,苹果如果长在月亮那么高处,也会落回地面,但是,月亮为什么不落回地面呢?月亮不是很像一个大苹果吗?他又想到在山顶上把一个炮弹发射出去,炮弹将以曲线轨道落到地面,发射速度越大,炮弹落得越远,如果发射速度足够大,炮弹就会绕地球旋转,永远不落回地面。接着,他想到,以足够大的速度绕地球旋转的炮弹多么像月亮,可是又为什么不飞离地球呢?一定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力.正是这种作用力,使炮弹、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水星、金星等围绕太阳旋转,这样就基本形成了万有引力思想。最后他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终于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述。

物理学史料中有许许多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阿基米德洗澡时领悟出浮力的作用、伽利略观察吊灯而发现摆的等时性、瓦特由水壶盖被顶起而发明蒸汽机……。这些史料都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的生动教材.

总之,导入新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导入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切忌导入时间过长而冲击正课教学,使得导入变得毫无价值。所以,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才能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才能为学生牢固地掌握该堂课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